科普教育 评估期内,实验室在向社会公众传播核科学知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2011年日本福岛311核事故发生后,实验室的陈建新教授等教师先后接待了包括凤凰卫视、东方卫视、中国新闻网、东方网、文汇报、新闻周刊、新华社内参、京华时报等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采访,通过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核辐射相关科学知识,安抚公众的恐慌情绪。并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同济附中、虹口区政府礼堂等多地举办专题讲座,为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和普通市民介绍正确面对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心态和方式,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 实验室返聘教师袁竹书教授开设的《人类与核科技发展》通识课程被评为“教育部第二批精品视频课程”和上海市高校共享课程,并在网上共享。2010-2014期间,袁竹书教授先后多次在上海市中学生核科技夏令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研究生班、上海市高级法院法官进修班、西宁市湟川中学以及复旦大学校园内开设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核聚变、能源与核能、人类与核科技发展、生态危机与对策等知识,受众超过2000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鉴于袁教授在科普传播方面的突出贡献,上海市核学会于2014年特聘其为高级科普专家。 实验室还不定期组织科普讲座,邀请本学科有关的著名科学家向公众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普及核科学知识,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包括本实验室杨福家院士(《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核事业六十年——难忘的杰出贡献者》)、本实验室双聘院士胡思得(《核武器与两弹精神》)、本实验室毕业的国内校友欧阳晓平院士(《复旦与我的成长》)以及国外校友周志敏教授(《从复旦到耶鲁——回顾从核科学到视科学的个人经历》)等等,受众千余人。 此外,实验室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海科协的有关活动(波尔家族传人和哥本哈根精神;2013解读“物理学奖”等)。通过这些科研事迹和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和爱国热情。 |